营口汽保产业享有“中国汽保业的摇蓝”和“中国汽保产业基地”的美誉。产业在营口市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的模仿到原始设备加工,到独立创新研发、创建自我品牌的艰难过程,八十年代真正形成产业。现已形成集群化、园区化,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保修设备生产基地。作为我市的特色产业,是全市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完成产值120.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出口创汇2.48亿美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稳步发展。
一、汽保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汽保生产销售企业176家,配套企业326家,其中,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4家,接近亿元企业5家,5000万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现已形成检测诊断设备类(车轮动平衡仪系列产品、四轮定位仪系列产品)、举升系列设备类(剪式、双、四柱举升系列)、重型车修理设备类、轮胎拆装系列设备类、钣金整形喷漆设备类等15大系列200余个产品体系,其中,车轮动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轮胎拆装机和举升机等系列产品成为营口汽保行业的主导产品。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产品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的43%,在我市机电类产品出口中,汽保产品出口占总额的90%。
其中,中意泰达、光明科技、大力汽保、通达汽保等龙头汽保企业已然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汽保企业,更有瀚为科技、通广汽保、中德永朕、冠华良易、宏元机械等发展迅速的后起之秀。
二、汽保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2011年,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成立,是营口市汽保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承载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项目67个,涵盖汽车保修设备、检测设备、产品配套及整车检测等多个领域。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33.5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6个,在谈项目9个。园区一期1.66平方公里各项基础及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实现“六通一平”。2016年,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被省质监局评为辽宁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三、推进研发、电商、检测三大平台建设
1.营口汽保设备研发中心公共服务研发平台。平台立足服务汽保企业发展,联合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整合行业科技资源,融通行业的技术研发,重点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营口汽保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出资建设,平台涵盖汽保产业全部产品,并建立一个服务中小企业的基础云中心,架构起基于云中心的微展览、微传播、微营销、微沟通四种精准数据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完成线上营业额570万元。
3.营口汽保设备分析检测平台。由园区管委会会同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汽保协会、大连理工大学营口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筹建。目前,项目载体营口汽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建设完成,可提供车轮动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轮胎拆装机、汽车举升机等6种以上汽保产品检测,检验参数达到35项以上,填补我省没有汽保产品专业检验中心的空白。
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高端化、智能化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优化升级,把“小而全”的企业改造成专业配套或专业生产型企业,并推动制造过程向智能化发展。依托中意泰达、光明科技、大力气保等龙头企业,在行业推广自动化生产线、嵌入式软件、焊接机器人、机器手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建设智能车间。以上3户汽保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项目信息已录入“营口市千企转型升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市汽保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
2016年,我市汽保企业共获得国家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数十家企业应用专利技术实现了产品升级。
五、举办中国(营口)第十届汽车保修检测设备博览会
2016年6月,成功举办中国(营口)第十届汽车保修检测设备博览会。博览会由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及营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市工经信委、市汽保协会等单位承办。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会长张化波,省工信委领导李士伟,市领导赵长富、王笑柳、高梁、唐心恩、董永安、董柏川出席开幕仪式。
博览会共设置标准展位700个,特装展位25个,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展会通过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展览及音像、视频展示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汽保行业的优质产品,包括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机械手轮胎拆装机、举升机、车轮动平衡仪、便携式3D大小车四轮定位仪、可移式重型火车举升机、自主研发的飞机轮胎拆装机等营口本地的系列汽保设备产品,还有来自深圳解码仪、上海四轮定位仪、浙江液压泵站等外省市生产的汽保产品。
博览会期间,参展企业与来自国内外的近千家汽保产品用户、采购商进行了洽谈和交易,现场交易额近1.4亿元;签订合同200余份,合同额度近8亿元;签订意向合同约400份,额度超过17亿元。